分居,几年的北京职场生涯让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与日俱增的同时,感到了家庭危机。
围绕“生孩子”的话题,她和丈夫展开了长达两年的论战,并匆匆跨过了30岁的门槛,今年已经31岁的她感觉自己不能再拖,是“生孩子”的时候了。
李女士说:“对于现在的职场女性来说,生孩子和干事业就像鱼和熊掌,很难兼得。如果想要孩子,就意味着升职和加薪的机会少了,每天还得在公司承受各种压力,索性就不干了,安下心来生孩子。”
李女士说,公司里和她情况差不多的女同事不少,一些怀孕的女同事在公司被边缘化,甚至遭到领导的白眼,有的同事干脆决定不要孩子。对于孕妇而言,在公司里不承受工作压力就要承受心理压力,要孩子就要付出代价。”
“都是生孩子惹的祸”
都市职业女性无法理解,为什么像孕育新生命这样的“朝阳事业”会撼动自己多年打拼的事业根基?为什么选择生活中的“生”就等于把事业逼进了“死胡同”?难道这一切都是“生”之祸?
刘女士刚刚生了孩子,作为一家知名企业的文职人员,她除了感受到“生之乐”外,承受着压力:生孩子让她错失了升职机会,公司举行的一个部门主管的竞聘会刚刚结束,原本有着超强竞争力的她因生孩子而无缘参加。
“都是生孩子惹的祸,等我休完产假再上班,原来的同事已经变成我的上司”,刘女士一肚子怨气,“地球不会因为你生孩子就不转,公司也不会因为你生孩子给你保留职位,这就是有得有失的现实,”
如今,“生孩子”正成为众多职业女性事业发展上实实在在的“拦路虎”,而一些决心作全职太太的职业女性,在卸载了职业重担的同时,把生活的担子压在了自己另一半的身上。
为了安心生孩子,王先生的妻子辞掉工作,准备两年后重新就业。然而,妻子辞职后家里的生活质量严重下滑,尽管开支一缩再缩,但每个月3000多块钱的房贷压力让人透不过气来,妻子开始后悔她所做的决定了。
妻子在职时,收入与王先生相当,现在,全家的开销都指着王先生一人。
与其埋怨不如调整心态
:
多数都市职业女性面对生之惑,或早或晚都会选择“生”,放弃事业也好,暂时淡出事业也罢,与其埋怨“生”不逢时,不如安心生儿育女,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状态。
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说,他们学校的许多青年教师也是把“婚期”、“育期”一拖再拖。他认为,当前都市职业女性面临“生之惑”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转型期各个群体都在付出转型成本。随着当代女性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,职业女性发生家庭与事业的角色冲突在所难免。
曲文勇说,对于个体而言,有“生”的愿望的职业女性应及时转换角色,给自己的事业野心降降温,重新分配对事业和家庭的精力投入比例,预留出精神缓冲的过渡期;对于家庭而言,家人应提供她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,为她们营造出一个较为轻松的家庭氛围。
对于各类单位而言,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,给予面临“生之惑”的职业女性更多的关爱、更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更为人性化的制度设计,使她们拥有较强的团队归属感和事业安全感,这样才会让她们获得足够真诚和足够多的回报动力。
|